2012年,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的重大胜利。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2.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6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58.1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55.01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30.4%、35.3%、34.3%,分别拉动GDP增长3.2、3.7、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5:35.7:33.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5%。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7亿元,增长18.8%。其中,税收收入2.63亿元,增长21.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1.7%;非税收入1.04亿元,增长12.9%,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51亿元,增长29%,其中,教育支出7.1亿元,增长33.4%;医疗卫生支出2.07亿元,增长19.9%。全部国税收入0.3亿元,增长25.5%;全部地税收入2.33亿元,增长20.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4%,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涨3.6%。
2012年各类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类 别 |
2012年 |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
102.7 |
食品 |
103.3 |
粮食 |
107 |
肉禽及其制品 |
98.2 |
蛋类 |
78.8 |
水产品 |
105.1 |
菜 |
113.5 |
在外用膳食品 |
110.6 |
烟酒及用品 |
100 |
衣着 |
101.4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98.7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4.6 |
交通和通信 |
100.3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1.3 |
居住 |
104.8 |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101.4 |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 |
103.6 |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9.48万人,比上年增加0.0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8.32万人,第二产业7.74万人,第三产业13.42万人。年末全县在岗职工45740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205元,比上年增长10.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种植业总产值50.93亿元,增长4.2%;林业总产值1.02亿元,增长7.3%;畜牧业总产值28.19亿元,增长6.5%;渔业总产值4.41亿元,增长0.4%。年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9家,入社农户6.7万户。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6万亩,比上年增长6.0%。其中,夏粮种植面积55.01万亩,增长6.4%,秋粮种植面积90.99万亩,增长5.8%;油料种植面积36.12万亩,下降3.4%;蔬菜种植面积11.35万亩,增长1.8%;茶叶种植面积3.42万亩,增长16.8%。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7.67万吨,增长2.0%,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九年实现增长。其中夏粮产量15.35万吨,增长2.9%,秋粮产量52.32万吨,增长1.8%;油料总产量5.9万吨,增长22.8%;蔬菜产量18.28万吨,增长8.3%;茶叶总产量1980吨,增长37.0%。
全年造林绿化面积7.52万亩,比上年下降1.7%。
年末生猪饲养量达到133.8万头,其中出栏80万头,连续四年出栏生猪超过80万头。华英鸭养殖量突破1亿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4.51万吨,比上年增长9.2%。
全年养殖水面利用面积21万亩。水产品产量3.9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 %。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吨 |
676712 |
2.04 |
夏粮 |
吨 |
153481 |
2.92 |
秋粮 |
吨 |
523231 |
1.78 |
油料 |
吨 |
59056 |
22.75 |
#花生 |
吨 |
7392 |
12.26 |
油菜籽 |
吨 |
50085 |
23.66 |
棉花 |
吨 |
32 |
0.1 |
麻类 |
吨 |
101 |
1 |
茶叶 |
吨 |
1980 |
37.03 |
蔬菜 |
吨 |
182827 |
8.3 |
水果 |
吨 |
6498 |
1.11 |
肉类 |
吨 |
145095 |
9.17 |
水产品 |
吨 |
3.95 |
11.4 |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1.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大型拖拉机0.16万台,增长45.5%;小型拖拉机0.99万台,增长4.2;农用运输车0.46万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62万吨,增长12.3%。农村用电量14055万千瓦小时,增长1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4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完成情况 | ||
单位:万元 | ||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361060 |
17.5 |
#国有控股企业 |
175823 |
6.5 |
#国有企业 |
19309 |
14.8 |
集体企业 |
11803 |
23.1 |
股份制企业 |
285593 |
17.7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5605 |
2.8 |
#轻工业 |
305345 |
15.6 |
重工业 |
55715 |
29.4 |
#非公有制工业 |
173434 |
30.6 |
#大中型企业 |
243342 |
14.9 |
#高技术产业 |
4004 |
61.1 |
规模以上工业13个行业大类保持增长。规模据前六位的行业增速分别为: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5.66亿元,增长19.2 %;酒、饮料和精致茶制造业增加值0.9亿元,增长21.6%;纺织业增加值0.89亿元,增长21.1%;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22.4%;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35.4%;金属制造业增加值0.35亿元,增长35.2%。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年实现利税总额8.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63亿元,增长29.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大米增长26.3%,饲料增长19.8%,鲜冷藏肉增长14.8%,人造板增长13.6%,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增长72.6%。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大米 |
吨 |
761012 |
26.3 |
小麦粉 |
吨 |
76137 |
26.1 |
饲料 |
吨 |
780850 |
19.8 |
食用植物油 |
吨 |
20603 |
22 |
鲜冷藏肉 |
吨 |
238851 |
14.8 |
饮料酒 |
千升 |
82710 |
23.4 |
纱 |
吨 |
12286 |
-2.7 |
人造板 |
立方米 |
356561 |
13.6 |
塑料制品 |
吨 |
5459 |
7.7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45340 |
-0.6 |
砖 |
万块 |
137340 |
10.4 |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吨 |
334560 |
72.6 |
铸铁件 |
吨 |
5860 |
12.1 |
供电量 |
万千瓦时 |
65293 |
20 |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82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建筑房屋施工面积15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4%,竣工面积1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20.16亿元,增长21.5%;农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7亿元,增长6.1 %。
在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住宅投资46亿元,增长53.3%;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9.66亿元,下降6.3%。第一产业投资6.74亿元,下降17.8%;第二产业投资34.2亿元,增长27.6%;第三产业投资72.22亿元,增长13.2%。全县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132个,98个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竣工、当年投入使用,146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129.03 |
20.3 |
| ||
|
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 |
120.16 |
21.5 |
| ||
|
#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 |
49.66 |
-6.3 |
| ||
|
农户 |
8.87 |
6.1 |
| ||
2012年各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 ||||||
|
单位:亿元 | |||||
行 业 |
投资额 |
比上年增长% | ||||
总 计 |
120.16 |
22.2 | ||||
农林牧渔业 |
6.74 |
-17.8 | ||||
工业 |
34.2 |
27.6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8 |
6.7 |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8 |
60 | ||||
房地产业 |
53.6 |
30.1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7.9 |
6.8 | ||||
教育 |
3.2 |
14.3 |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2.4 |
41.2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7 |
| ||||
其他 |
5.82 |
11.9 |
全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住宅投资13.3亿元,增长3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亿元,下降25%。商品房施工面积56.7万平方米,下降3.7%,其中,住宅41.7万平方米,增长5.3%;竣工面积48.5万平方米,增长3.3%;销售面积49.9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46.5万平方米,增长17.3%;销售额11.8亿元,增长13.8%,其中,住宅9.6亿元,增长28.6%。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6.94亿元,比上年增长 8.8%。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8亿元,增长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7%。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6亿元,增长15.3%;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25.08亿元,增长16.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5.8亿元,增长42.2%;住宿业零售额1.88亿元,增长22.1%;零售业零售额24.97亿元,增长5.2%;餐饮业零售额15.03亿元,增长2.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7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出口总额3520万美元,增长30%。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93.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个,总投资66.7亿元。实际利用省外投资16亿元。出口创汇保持领先。落实出口企业奖励政策,形成了食品、羽毛、水产、制药、生猪五大出口产业基地,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29家,全年直接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增长33.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75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812万吨,比上年增长36.2%,客运量 1071万人,比上年减少8.5%;完成货物周转量17234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0.3%,旅客周转量71633万人公里,比上年减少10.2%。
201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 |||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周转量 |
万吨公里 |
172340 |
40.3 |
货运量 |
万吨 |
812 |
36.2 |
旅客周转量 |
万人公里 |
71633 |
-10.2 |
客运量 |
万人 |
1071 |
-8.5 |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971万元,比上年增长5.5%。
文化旅游业方兴未艾,黄国故城文化旅游区3A级景区通过省旅游局验收,黄淮大丰收创建为“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
八、金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6.30亿元,比年初增加10.88亿元,增长21.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5.83亿元,比年初增加3.55亿元,增长27.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0.28亿元,比年初增加15.2亿元,增长2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0.68亿元,比年初增加7.86万元,增长8.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0.6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4.67亿元 。年未金融机构存贷比95.3%,新增存贷比41.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普通高中4所,招生5271人,在校学生15570人,毕业学生5006人;职业高中3所,招生1120人,在校学生6680人,毕业学生3240人;普通初中27所,招生15974人,在校学生43110人,毕业学生14372人;普通小学241所,招生15401人,在校学生96187人,毕业学生1605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达99.5%,高中达44.5%。全年幼儿园在园幼儿14682人。
2012年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毕业生和职工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
招生数(人) |
在校生数(人) |
毕业生数(人) |
教职工数(人) |
普通高中 |
5271 |
15570 |
5006 |
1078 |
职业高中 |
1120 |
6680 |
3240 |
291 |
成人中专 |
|
|
|
128 |
普通初中 |
15974 |
43110 |
14372 |
2817 |
普通小学 |
15401 |
96187 |
16051 |
3630 |
特殊教育学校 |
10 |
61 |
10 |
16 |
幼儿园 |
8273 |
14682 |
6076 |
315 |
深入推进科技工作,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578万元,比上年增长9.8%。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黄国粮业创建了河南省糯米制品研发院士工作站。
年末全县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环境监测站1个,地震台站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综合档案馆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8%。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2.06%。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了黄国文化旅游区、弋阳古镇文化园区等五个文化项目建设,全县17个乡镇文化站、74个农家书屋建成投用。实现农村无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年未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9个,病床床位1358张;卫生技术人员1397人,其中执业医师450人,执业助理医师220人。县直医疗机构6个,床位717张,卫生技术人员857人,其中医院3个,卫生技术人员73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55人;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34人;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3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1个,床位641张,卫生技术人员507人。
全县拥有体育场馆1座,全年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4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3%人口抽样推算,全县户籍户数25.76万户,年末总人口84.88万人,常住人口66.5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909人,出生率10.39‰;死亡人口3923人,死亡率5.9‰;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98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48‰。城镇化率42.8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0%。其中工资性收入11804元,增长26.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03元,实际增长10.9%。其中家庭经营收入4056元,增长11.2%,工资性收入3218元,增长20.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35元,实际增长9.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64元,实际增长8.7%。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1.3%,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3%,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年未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0.73平方米。农村年未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年民生支出16.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5%。全县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向8.6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5960万元。向4.3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低保资金561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85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7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65.34万人,参合率达到97.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建保障性住房207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42万元,受益群众6725人。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发放五保金914万元,新建改建敬老院6所,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5%。
十二、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亿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5.87吨,比上年上升50.5%;亿元GDP化学需氧量20.7吨,比上年上升8.2%。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伤亡事故死亡6人,比上年上升20%。全县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0.04%。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
编辑:余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