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林景顺以书面形式,作了《关于河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2008年,我省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一致性,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我省将着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和较快增长。坚持有保有压,积极作为,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和薄弱环节建设。完善重大项目推进配合联动机制,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继续谋划、储备一批新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开工条件,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粗加工项目建设。
粮食产量稳定在1000亿斤左右
我省将继续实施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00亿斤左右,力争棉花、油料产量分别达到80万吨和500万吨。
力争15家企业上市
我省将研究出台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100户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抓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力争重点行业发展实现突破。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造重组,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抓好郑州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快实施上市后备企业重点培育工程,争取再有15家企业上市;支持郑商所再上1至2个期货新品种。
郑汴产业带展开布局
我省将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积极推动核心区建设,开展郑汴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展开郑汴产业带产业布局,推动郑汴电信、金融同城和旅游、文化、教育、广电等资源整合共享,促进郑洛、郑新、郑许呼应发展。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我省将着力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从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在全省农村全面实行新农合制度,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新增27万人和55万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标准。继续规范、落实公务员津贴补贴,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城市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和低保标准与物价动态联动机制。
编辑:余江
相关阅读: